以專業之“咨”,為公清水庫連通工程打好攻堅戰
發布時間:2024-11-11
在此次攻堅工作中,江南管理展現出高度的專業素養和卓越的業務能力,從工程質量、進度把控,到安全生產、文明施工,各方面都彰顯了出色的技術、專業的業務水平及辛勤奉獻的擔當精神。
2024年是公清項目攻堅之年,面臨起步難、任務重的挑戰,加之今年深圳遭遇異常頻繁的雨水天氣,多個工區地質條件復雜,致使項目整體進度受阻,因此,第四季度成了完成全年固投任務的關鍵攻堅階段。
為此,江南管理積極統籌各參建單位,在9-12月份施工黃金期全面啟動“大干120天”勞動競賽活動,充分調動全線工人積極性、主動性和創造性,迅速掀起了大干四季度的熱潮。
面對四季度艱巨的建設任務,江南管理聯合建設單位、各標段施工單位共同制定了詳細的勞動競賽方案,緊密圍繞項目建設節點,構建“1+N”多賽道方案,以《安全生產勞動競賽實施方案》為綱領,同時設立包括隧洞開挖累計進尺、豎井內襯墻開挖支護、高壓旋噴樁作業、帷幕灌漿工程及地下連續墻施工在內的“N”個專項節點賽道,每個賽道不僅是對技術實力與施工效率的考驗,更將安全生產、質量控制、環境保護等關鍵要素緊密融合,形成了一套科學、公正、獎優罰劣的評價體系。
為確保競賽目標的順利實現,江南管理將各個標段生產任務層層分解,細化到班組、落實到個人,每個班組都制定了詳細的生產計劃表,明確了每天、每周乃至每月的生產任務量,并通過簽訂軍令狀,讓一線工人和現場管理人員都深刻認識到自己肩上的責任與使命,紛紛表態將以更加飽滿的熱情、更加昂揚的斗志投入到進度攻堅任務中。
在全力沖刺的同時,江南管理始終將安全生產始終放在首位。全咨安全組在各標段通過開展安全生產月活動、黨員帶頭查隱患、加強日常安全巡查等方式,不斷提高職工的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,并在假期組織開展了“安全隱患大排查”活動,對生產現場進行全面梳理,確保“大干”建設環境的安全可靠,筑牢公清建設安全關。
勞動競賽開展以來,項目團隊一抓施工堵點,創新推行“分批劃撥,分段供地,分點打開工作面”模式,在相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,解決建設用地事宜;二抓施工計劃,邀請業內專家、相關單位等開展優化施工方案、作業工序,最大程度保持連續性施工,并解決了鋼筋籠整體入槽及分段施工、施工場地有限等難題;三抓資源投入,嚴格落實技術、質量、安全交底管控,安排專人緊盯鋼筋綁扎、混凝土澆筑等關鍵工序施工全過程,一絲不茍把好工程安全、質量關;四抓外部環境,以“黨建+業務”模式加強與主管部門、周邊社區等利益相關方的溝通,爭取最廣泛的支持和理解,成功協調施工用地、鄰避等問題,為項目順利推進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。
項目介紹:公明水庫-清林徑水庫連通工程
公明水庫-清林徑水庫連通工程是深圳建市以來單體投資最大的水利工程,工程類別屬Ⅰ等,工程規模為大(1)型水利工程,概算總投資為117.37億元,施工工期62個月。
工程跨越光明區、龍華區、龍崗區,輸水干線全長41.28千米,埋深33米~209米,過流斷面直徑5.2米,正常輸水規模為185萬立方米/天,東江應急工況下,供水規模為347萬立方米/天;西江應急工況下,供水規模為200萬立方米/天,東深支線供水規模為251萬立方米/天。
項目主要建設內容包括1條輸水干線、2座取水口、3條檢修交通洞、4座泵站、5條分水支線及18座豎井。此建設過程獨具“四特三難”的特色:項目是深圳市投資規模最大的水利項目、擁有最深埋設的線性工程、構建了最大規模的地下洞室群落、以及最多數量的超深豎井群;而面臨的挑戰則包括地質環境的錯綜復雜、穿越巖溶地帶的難度、以及面對眾多交叉復雜地形的考驗。
工程建成后,不僅通過東江和西江水資源聯合調配,實現龍崗區和龍華區“雙水源”,為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提供用水保障,并為香港應急供水創造條件。同時也是深圳水資源配置中連點成線、連線成片、連片成網的重要一環,構成了深圳水網藍圖構建中的核心組成部分。